夜幕下的哈尔滨,灯火璀璨,也是醉了
(哈尔滨的标志建筑索菲亚教堂。2015年8月摄)
印象中,长这么大了,在国内,还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从最南的大城市去到最北的大城市。
印象中,哈尔滨也许不是国内最现代最豪华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但也许会是最浪漫最感性最有气质的城市吧。
“再见了,我亲爱的同学们,满载35年的珍贵回忆,带着50余人的热情余温,依依不舍,被迫告别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重回第二故乡旅程。兴奋的回家之旅结束,回归平淡生活!再见了,这个梦牵魂绕的地方,这个依恋一生的城市,这个刻在我心灵深处的故土,爱你永不变!”
这是我一好友日前参加完同学聚会离开哈市前在朋友圈的留言。作为一个理科教授、博导,她一向内敛少语,言词谨慎。但对于生她养她的故乡,从不缺浓烈言爱之词。
在我好友中,有好几位哈尔滨人,她们有些已离开家乡近十年或者十几年,可是,从不吝啬从不掩饰对自己家乡的赞美之情。
带着对哈尔滨的种种美好和种种想象,这次,应好友之邀,我欣然前往,在这个炎炎夏日,来到了3500多公里外的北国之城。
有人说,要感受一个城市的魅力,要从这个城市的晚上看起。白天不懂夜的美,那是因为夜色绽放的美更柔情、妩媚和动人。在这个夜色撩人的晚上,我们踏上了中央大街的石板路,一切从夜幕下的哈尔滨走起。。。
夜幕降临,秋初的哈尔滨夜晚没有太多凉意,白天晒了一天的热气还笼罩着大地。幸运的是我们第一天晚上就看到火烧云。夕阳的美和即将退去的彩云高悬在天空,用句当地人说的话就是:老好看了。我们纷纷走上天桥驻足。这就是所谓住惯大城里的人少见这样场面的“大惊小怪”

。
华灯初上,这条和中央大街平行的主干道车流不少,但也非常有序。没见上下班高峰期的塞车哦。
中央大街,不用说啦,哈尔滨的名片或者说地标。要感受哈尔滨夜生活的美,还是要从中央大街走起。
在暑假常见的镜头,外地的本地的学生到景点旅游,欢快留影。

中央大街这条百年老街两旁,有很多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晚上灯光的装饰下,一座座建筑散发着比白天更迷人的风采。
哈尔滨每年夏天都有举办规格和水平都非常高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今年已经来到第33届了。这也是哈尔滨令我刮目相看的地方之一。在整条中央大街,到处歌乐飞扬。小夜曲、弦乐四重奏在夜空飘荡。有音乐点缀的地方,怎么都比到处是小贩吆喝的地方气质更好吧?
小时候,也许很多人会在空旷的地方或者操场什么的地方看过露天电影。在中央大街,也有这样的露天电影,只是挂的不是电影帐幕,而是超大电子屏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和本地人站在一起同看一部电影。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感觉好过瘾。
这也是中央大街的一个特色节目,在一个酒店的小阳台表演节目。据说这节目经常更换。虽说要抬着头看也蛮累的,而且也不大听得清楚上面传下来的声音。但是还是吸引了很多途人驻足。我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位置拍照,可是还是因为“势单力薄”,只拍到人家的后脑勺。
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的冰棍出名,这个城市很多地方都经验冰棍生意。有“中华老字号”的冷饮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晚上的生意也比马迭尔宾馆差不了多少,过路的行人纷纷踊跃购买。可惜我对此兴趣不大。因为白天吃过马迭尔宾馆的冰棍了,味道嘛容后再表。
来之前,朋友说,有三样东西是哈尔滨人的最爱,就是:“啤酒、烧烤、和音乐。”。走在晚上的中央大街,这三个元素一样不差。而哈啤在广州也是我们常爱喝的啤酒了。不过,在当地喝的味道更醇更地道。
入夜的中央大街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连久没逛这街的当地朋友也大呼没想到,现在哈尔滨的夜生活这么吸引人。在中央大街的店铺一般都营业到晚上10点多甚至更晚。以前一直以为到9点也就鸣金收摊了。
我不知是不是孤陋寡闻,在我到过的世界或者国内的这么多大城市,能在晚上有这么一席之地给画师摆地摊帮路人画素描的,好像没有见过。据悉这个在中央大街靠近防洪纪念塔一端的路口的素描摊档已经有好多年了。坐镇的画师一直都很有水准。价格据说也比较亲民。从30-100元不等。可惜我没有预留时间,坐在那里给人临摹一下。
离开中央大街,我们拖着走得有点酸痛的脚步走回酒店。经过一路口,看见装满香瓜的一卡车停在路边。我们乐了,这一到哈尔滨就寻思着要买这本地瓜尝尝。那个戴白帽的瓜主帮我们挑了几个据说是个大香甜的瓜。我们买了几个和满身的疲惫一起带回了酒店。这时,时间指向10点多了。夜幕下的哈尔滨也歌也乐,也吃也喝,也是醉了!
配文音乐:Serenade (Guitar) 《小夜曲》吉他版 来自虾米音乐。
评论